为了更好地形成家园共育的合力,引导家长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,搭建起家园沟通的桥梁,12月5、6日我园邀请到上海市教委家庭教育专家组成员、家庭育儿顾问、游戏力讲师王迪老师为不同年龄段幼儿家长开展主题讲座。
托班《共情 透过情绪的“看见”》
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己的小情绪,在他们不懂得什么是情绪时,就会无缘无故的发脾气,大喊大叫,甚至遇到问题就会哭闹,面对孩子的不同情绪反应,家长应该如何应对呢?
王老师让家长们化身为“小孩子”,在真实“玩游戏”的情境下初步理解幼儿的心理,从而建立真实联结,贴近他们的内心。
过程中王老师还提醒家长们要学会观察孩子的行为、尊重孩子的感受、共情孩子的情绪,相信有了这三把“钥匙”,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与联系会更加顺畅、温馨。
小班《永远不用唠叨》
“为什么跟孩子讲话看似在认真听讲,可是眼神呆滞,边听边想别的事情?”
“为什么我明明说的是对的,也是为他好,就是说了100遍,可他怎么就不听呢?”
面对一天天长大的孩子,很多爸妈都难免会走入一个误区——唠叨。家长总觉得是为孩子好,但过犹不及,孩子对家长苦口婆心的唠叨并不领情。
王老师提醒家长,要接纳孩子所有的情绪、尊重他原本的样子。以此为前提,把说的机会留给孩子,努力做到主动式回应。
中班《表扬孩子的艺术》
“表扬”这个词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,但在日常生活中真正要做到恰当、有效的表扬却并不容易。通过王老师和家长之间的互动和反馈,大家意识到表扬不仅要关注结果,更要关注孩子努力的过程。少用“评价性赞美”例如“你真棒”、“好聪明”等,多用“描述性赞美”肯定他们的付出和坚持,能够激励他们继续保持这种积极的学习态度。正确的表扬方式能够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,帮助他们建立自信、培养积极的品格和价值观。
大班《“玩”出来的抗挫力》
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“玻璃心”,这也就带出了养育中爸妈们的必修课题:我要如何做,才能培养出孩子的“抗挫力”?
其实真正的抗挫力是一种调节能力,也被称作“心理弹性”。 在讲座现场,通过关系联结游戏、案例互动交流等环节,给到家长们实用“小锦囊”:调整好自己的焦虑和情绪;我们并非不让孩子面对困难,而是在他们遇到挑战时,给予他们陪伴和支持,建立链接。当他们内心感到足够安全,他们会自主迎接更困难的挑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