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障碍

园所动态

御澜湾幼儿园开展课程故事——《为妈妈写诗》

发布日期:2025-04-14 12:23:07   来源:御澜湾幼儿园   

     在温馨而又充满活力的春日里迎来了一个特别的日子——妇女节。前期通过教师对孩子们的“随机采访”,发现孩子们对于妈妈的认识大多是“外貌”、“职业”等单一的信息,对于妈妈的认识也只停留在表面。因此在教师和孩子互动的过程中,生发了一系列调查、分享、表征的行为,“妈妈”的形象也在孩子心中逐渐多元、丰满,激发孩子们对妈妈的爱意。

      在活动过程中,孩子们通过参与阅读绘本、同伴分享、艺术制作等多形式路径越来越了解自己的妈妈,也知道了好朋友的妈妈长什么样子,做什么工作。但是有一天,孩子们又有了新的问题......

幼:我有个问题!那么,姚老师的妈妈什么样呢?

幼:不知道,我没看见过!

幼:她是长头发吗?

幼:她喜欢穿裙子吗?

幼:她也是老师吗?

于是班级里开启了一场“姚妈妈大猜测!”姚老师记录下了孩子们的各种问题。第二天,语言角出现了一本关于“姚妈妈的书”,孩子们通过这样的方式认识了姚老师的妈妈。

作为和孩子们一起共同生活的人,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,孩子们也认同老师的存在,提出了“老师的妈妈什么样?”的问题。老师及时捕捉了孩子的兴趣点,耐心倾听孩子们的提问,初步梳理了孩子们的问题,,为后续提问采访自己的妈妈做了铺垫。而在回应上,老师也没有直接给幼儿回答,而是以“自制书”的方式进一步调动幼儿的主动性,引导幼儿自己通过观看符号、倾听录音、猜测讨论来了解老师妈妈的信息.

幼:我很喜欢这本书!

幼:原来姚老师的妈妈有这么多的本领!

师:那你的妈妈什么样呢?她有什么本领?

幼:她会开车!

幼:她会带我出去玩,像一个导游!

幼:我的妈妈很漂亮!

师:想一想,有什么是你们不知道的事情吗?

幼:我不知道我妈妈喜欢什么颜色。

幼:我想知道妈妈在学校的黑板上写什么呢?

幼:我不知道妈妈最喜欢做什么事。

师:你们可以把你们想问的问题画下来!怎么样?

带着这些问题,孩子们分小组讨论,一起设计出了“妈妈大调查”的采访计划!原来如果想要了解“妈妈”,可以从外貌、职业、爱好等来采访。

看,小记者们回家一探究竟了!


原来妈妈有那么多我不知道的秘密,妈妈长得很高,她工作其实有很多事情要忙,她很喜欢穿裙子,也跟我一样喜欢粉红色;原来妈妈也会怕黑,她也喜欢吃甜甜的冰激凌,她还喜欢看电视剧;原来我的大眼睛长得像妈妈,是她送给我的礼物。

孩子们在小班已经有了初步的完成“调查表”的经验,但“调查表”都是老师提供的,其中的问题也是老师设计的。因此此次活动中借助孩子们提问“老师的妈妈”相关问题,到孩子们还想了解自己妈妈的哪些信息?通过一步步推进和梳理,助力幼儿学会提问,在无形中构建了幼儿的经验。通过分组的形式,倾听幼儿的问题,师幼一起设计调查表,让“调查”真正成为孩子想了解的事情。

采访妈妈、完成调查表后,孩子们开心地和好朋友们分享着自己妈妈的信息,因为每一个妈妈在孩子的心中都是最棒的!可是...除了调查,还有什么办法能够更多爱妈妈一点呢?说好听的话,像唱歌一样好听……

老师将绘本《我妈妈》设计为一节原创语言课,以诗歌的方式夸夸妈妈。原来诗歌的语言优美极了!孩子们很喜欢这首诗,她们一边念诗歌,一边提议把妈妈的本领画下来,用特别的符号做一首诗,送给妈妈。

《为妈妈写诗》活动实录:

这次活动的时机选得特别巧妙,正赶上妇女节,而且切入点全都来源于孩子们的日常生活,一下子就把孩子们的热情给点燃了。善于观察的两位老师及时把握住了孩子们的兴趣点以参与者、支持者助力幼儿在活动中不断地往前冲,让孩子们成为了活动的主体中三班的“小当家”们也通过这次活动绽放了诸多优秀的品质——

• 自主探索:小家伙们自己想着要问妈妈啥问题,还设计邀请函,拿起画笔,用他们的话说出对妈妈的爱和观察。

• 合作成长:小组里,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分享调查来的东西,一起商量怎么写诗,还分工把活动场地布置得漂漂亮亮,团队合作让他们特别有成就感。

• 乐享表达:孩子们编诗、给妈妈打扮、拍照,玩得不亦乐乎,用他们那天真烂漫的方式,说出妈妈有多美,心里满满的都是温暖和骄傲。

妈妈们也从被调查的对象,变成了被孩子们夸的对象。家长们听到孩子那些贴心话,心里暖洋洋的,才发现孩子原来自己的宝贝这么能干,而且也拉进了彼此之间的距离,加深了亲子的情感。

通过此次活动,更进一步内化理解了教育需搭建“放手”的舞台,让幼儿在生活化任务中主动学习;家园共情共育,方能实现教育意义的双向奔赴。

分享到: